Deepseek引发的西方恐慌与印度的反思
Deepseek的成功让西方感到恐慌。英伟达遭到了打击,股价下跌,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震动。这就是他们想要攻击Deepseek的根本原因。Deepseek不仅戳破了美国的人工智能泡沫,还让人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的虚伪。
有人说了:“帝王将相宁有种乎?” 印度人有个误解,就是“中国能做到,我也能做到。” 最近,印度的专家和学者们在反思,为什么Deepseek这样的公司没有出现在印度?
印度的一位专栏作家拉布罗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了一个问题:印度的互联网实力享誉全球,为什么没有创造出Deepseek呢?他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,因为Deepseek的人工智能模型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;也不是技术问题,因为印度的技术人员并不比别人差。
印度学者阿肖克也回应说:“为了所有爱国的印度人,在过去的30天里,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成就:六代战斗机、人造太阳、贸易顺差达到1万亿美元,还有Deepseek颠覆了美国的大科技公司。你听说过印度有这样的事情吗?”
印度缺乏原创能力
这位学者觉得印度只给西方供应廉价劳动力。他说,“几十年来,印度人一直瞧不起中国,他们会说‘中国便宜货’。但现在他们意识到这是个骗局。印度有比全球还多的软件工程师,却搞不出DeepSeek或TikTok。印孚瑟斯等印度公司啥也不生产,他们就是给西方提供‘廉价商品’——其实就是廉价劳动力。”
印度学者马努丹分析说,印度人有点小聪明,但只会模仿,没有原创能力。
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:按道理说,注重节约资源的DeepSeek应该在印度诞生,因为我们自豪于节俭且高效的科技和工程。
但这没成真。因为印度的风格不是学美国的技术,再设计出更好的东西击败美国。他认为,“我们更愿意做原创,而不是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创新。”
他还举例说,DeepSeek在算法上有大量创新,把数据和计算分开处理。一旦算法重新设计,数据和计算需求都会减少。现在哪个印度理工学院教学生这个?
帖子说,我们用这种“小聪明”的自满来拍自己肩膀。但在21世纪,这显得格格不入。
印度不应与中国盲目比较
我们说话做事的方式不太合适。我们只能吓到自己人,却吓不到全世界。是时候反思一下了,也该调整一下优先事项了。否则只会一次次地失败。
有人认为,印度总是拿自己跟中国比,这是找错了对象。有网民说得挺形象:看到别人吃了五个馒头才饱,就觉得自己吃一个馒头也能饱。在印度看来,前面的基建、能源、科研,还有平台和数据等投入都无关紧要。自信是好事,但过分自信就成了笑话。
印度不必处处和中国比,两国差距太大了。这样比较甚至会让莫迪的铁杆支持者失去信心。极端自信和极端自卑就像硬币的两面,失去自信会让印度偏离当前的发展轨道。
就像西方媒体说的那样,这场科技战不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争,而是美国境内的中国人和中国本土的人之间的较量。这跟印度人有什么关系呢?